案例展示

CASE STUDY

典型案例展播: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典型案例展播: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生态环境部推动开展了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示范工作,青岛市董家口化工园区入选全国第一批试点园区,并顺利通过验收。青岛市立足“三个坚持”,结合董家口化工园区“伴河临海”的区位、风险特征,全面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准备能力,推动董家口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级跃升,打造沿海特色的“一园一策一图”示范样板,筑牢青岛美丽海湾生态安全底线。

  (一)多头发力保障到位。山东省、青岛市两级党委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试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

  (二)上下联动纵向到底。省、市、区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周调度、月报告、季度总结”工作机制,督促指导按序时推进。园区管委会成立试点工作攻坚专班,聚焦风险摸底、现状分析、资源整合、实地勘察等重点工作,制定时间任务表,统筹推进各项试点工作任务。

  (三)同频共振横向到边。青岛市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规划、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周调度、月会商”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会商会,重点解决拦河坝、拦截沟等应急空间设施用地规划、分区防控等难点堵点,充分分析挖掘可利用空间设施,实现小改造防范大风险。

  (一)推动数智赋能创新升级。依托省级化工园区数智化转型,升级改造智慧管控平台,接入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风险源、重点工艺、周边敏感水体等在线个,搭建“一园一策一图”信息化系统并嵌入智慧园区监管平台,分类标绘应急空间与设施并标注使用说明,形成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一张图”,实现环境应急一图通览、一键响应。

  (二)推动物资保障健全完善。打造董家口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库,针对园区伴河临海、石化炼化的风险特点,重点应对溢油、危化品泄漏等近岸海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储备收油机、卸载泵、围油栏等物资,配备2艘大型应急船舶用于溢油回收,提升陆源污染物入海先行应对处置能力。

  (三)推动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充分融合园区内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通过签订应急处置联动协议等方式,建立起10支环境应急救援队伍,打造响应快速、决策高效的环境应急救援体系。

  (一)“企业级”防控保基本。重点打造园区化工企业“风险单元—围堰—事故应急池—雨污水切断阀”的“三道防线”,建成收集、暂存、截断一体化防控体系,形成了30万立方米应急空间,确保事故废水分区收集、快速转输、紧急截断,从源头防范事故污水溢出厂区。

  (二)“企间级”防控阻蔓延。创新实施“分片区”防控模式,投资1亿元新建入河截污沟,在园区内河上游和截污沟入河口建设截污闸11处,增加截留、拦截应急空间4.9万立方米。充分借助园区地上、地下污水管网实现企业应急空间、沟渠、截污沟与园区公共事故应急池和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单向联通,最大程度利用了园区应急空间,提升园区应急保障能力。

  (三)“园区级”防控兜底线。充分考虑邻避效应和极端不利事件,利用园区内5条泄洪沟渠构建45万立方米的临时应急空间。投资1.7亿元在距园区内河入海口1.3公里处新建拦河闸,配备电网、柴油发电机双路供电,可截留事故废水约143万立方米,确保事故废水不出园区、不入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查看手机站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琼ICP备xxxxxxxx号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